|
电 话: |
021-59775595 |
|
021-59775535 |
传 真: |
021-59775509 |
邮 编: |
201705 |
邮 箱: |
bengfawj@163.com |
|
|
环保困境,体制突破较难 |
“环保是个公益概念,政府不推动,很难自动形成市场需求。”张先生经营着一家生产祛甲醛涂料的小企业。在他看来,政府虽然已经在环保市场化方面努力了,但还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够,这直接导致了环保产业发展的诸多困境。
记者采访中了解到,目前在自来水净化和供应、垃圾和固体废弃物处理、发电厂脱琉等环保领域,原先的国家全包制已改为向社会资本开放,但体制改革不完全,固有难题仍不易解决。一些生产防污治污设备的小企业也认为,政府在推动市场需求、统一地域间的优惠政策、鼓励企业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手段乏善可陈。
治污技术的进步和困扰
在上海青浦,一座由民营企业投资建造的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即将投入试运营。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,目前已投入了2亿多元,预计可能要十几年才能收回投资。“环保产业的投资回报期普遍都比较长。”
在固废处理领域,这家企业只算得上刚刚起步,但是在污水治理方面,他们已经开拓摸索了十多年。在这位负责人看来,这十多年间,行业整体取得的进步还是很大,技术慢慢成熟,体制也在不断创新。
“这个行业已经过了第一轮洗牌,那些伪技术或技术不过硬的小企业,在那轮洗牌中已经被淘汰了。”该负责人说。同时,一批存活下来的企业已初具规模。他认为,目前在污水治理领域,已经没有多少技术难关需要攻克,企业需要的主要是资金。
至于体制上,近年来,民营企业威立雅水务公司投资17亿元以49%的比例参股兰州自来水厂;中法水务收购天津自来水厂,以及深圳水务的成功改革,这些行业内的大新闻都显示着全国范围内水务领域的市场化进程。
“现在流行的一种建厂模式叫做BOT模式——企业出钱Building(建造),在Operating(经营)了二三十年后,收回了成本赚回了钱,再Turning(转让)给政府。”
但这个模式仍然存在一个问题,建污水处理厂需要城市管网的配套建设,很大一部分属于市政。像上海这样城区人口密度高、管网老化的城市,改造起来将是很大一笔经费,谁来投资?谁又最终受益?管网的财政拨款从何而来?说起来受益的是全市老百姓,但是真要提高每家每户的污水处理费,又是一个棘手的问题。
在上海,只有浦东这样的新建城区,是由威立雅这样的民营企业参与建设管理的。在浦西旧城区,上述问题仍然很难解决。该企业负责人不客气地表示,上海由于工业发达,水污染本来就比其他地方严重,而上海的污水处理费在全国范围内又偏低,因此说“上海的自来水质是全国最糟糕的”一点不为过。
中小企业渴望加大扶持力度
上海拜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空气净化环保电器的公司,拥有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和自主知识产权,享受国家创新基金。由于环保产业的一个特性在于公共利益难以转化为市场需求,而公共损害又由所有人分摊,因此拜纳像很多环保企业一样,选择向家庭和个人直接推销环保产品。
本文开头提到的张先生所在公司也以开发个人健康需求产品为主。在他看来,企业治污的需求虽然随着国家治污标准的提高而慢慢提高。但是治污费的数额仍然不够合理,这可能直接导致企业需求不足。“你可以去环保网站上看,天天挂在处罚名单里的造污大户仍是一些大型国有企业。”这些企业机制落后,赢利能力本来就成问题,他们排污量大,治污费用远远高于最高处罚金额50万元,因此处罚对他们难以形成真正的制约,排污量根本无法真正和排污费用相互挂钩。而小企业的治污,则需要生产治污设备的公司上门游说,很多小企业还是怀着能逃则逃的心态。
但即便针对个人健康需求的公司也仍然认为需要政府增加扶持力度。拜纳公司的王先生说:“我们希望政府多做一些公益活动的宣传,增加全社会的环保意识。此外,希望提高对企业资质的认证,让企业技术能得到更多的肯定,真正有技术的企业能在市场上占有更大的份额。这样才能促进这个行业内技术的开发和创新,引导行业的健康发展,而不是一直处于鱼龙混杂,消费者难以辨别的状态。”
在实际经营的过程中,王先生还提出,地域政策不统一的问题也困扰着他们。比如国家性的创新基金,他们在上海能享受到,但他们下属代理商在其他城市就享受不到,包括一些税收优惠政策的不统一也对企业的拓展壮大起到阻碍作用。 |
|
|